关于我们

质量为本、客户为根、勇于拼搏、务实创新

< 返回新闻公共列表

中国私有云现状

发布时间:2019-01-03 00:00:00
中国私有云现状:云市场不会一家独大相对于公有云来解释私有云,私有云就客户来主导群集建设维护的云计算项目,客户需要解决群集对外服务带宽以及日常的用户侧使用问题,客户还要考虑平台侧运营问题,比如群集资源空置、租户资源控制等等。  什么是私有云,什么情况用私有云,加上更加莫名的混合云,让这个问题变成理不清的糊涂账。现在随着公有云的应用场景、盈利模式的更加明确,我想把自己清晰的认识分享给大家。 相对于公有云来解释私有云,私有云就客户来主导群集建设维护的云计算项目,客户需要解决群集对外服务带宽以及日常的用户侧使用问题,客户还要考虑平台侧运营问题,比如群集资源空置、租户资源控制等等,云计算公司在项目中收取客户软件和人力成本。私有云定义中有四个关键点决定了客户有没有必要上私有云:客户是否能够承担群集建设的成本,其综合成本能否比公有云更低。客户是否能控制好资源空置成本,尽量让资源不空置甚至更大比例超卖。客户是否有更便宜的广域网带宽,甚至计算群集不需要和广域网互联。客户因监管原因只能将数据留在自有产权环境中。此外,公有云零元中标也导致客户转向私有云。我已经解释了云计算平台的成本和盈利,某些客户用1000台中高配虚拟机,自建私有云的成本可能比公有云更低。还有些客户是硬件、机柜、带宽的成本很低而上私有云,笔者就遇到过电费成本是行政科负责、自己不用考虑机房成本的客户,也利旧过其他失败项目的免费硬件服务器。公有云资源空置成本需要让全体用户分担,这对拿云计算当虚拟机用的大客户很不公平。如果客户是自己的项目,规划私有云时就会将每个项目的资源都划分清楚,不需要额外空置资源。如果客户是小IDC转型的老江湖,其客户运营成本很低,无论是只卖包年不卖按需,还是资源售罄拒绝售卖都可以规避资源空置问题。此外自建云平台可以将资源超卖的收益拿到自己手里,IDC舍不得将大带宽低用量用户拱手让给公有云的。有些业内人士自己被自己洗脑,认为大客户应该按需使用和释放资源,私有云平台没资源做弹性扩容就很落伍。但客户传统架构里有多少组件是可以水平扩展的,哪个云平台能承诺帮客户改业务架构了?公有云想只教个扩容API,客户当前架构不支持水平扩容,公有云又没有能力教客户改进业务架构,而且客户也不信云计算企业在客户技术架构层面的权威性。本文就是想说明客户对云计算的需求还是婴儿期,并不需要摇篮以外的功能,99%的客户根本没调用过弹性伸缩的API。大客户要数据存在自有产权的环境也不是瞎谨慎,2015年出过虚拟机渗透到物理机的安全漏洞,而云平台也很难自证眼耳手脚都清白。客户环境要自有产权的解释程度可大可小,可能是自控硬件、独立可用区域和完全自建。自控硬件就是客户在公有云租用物理机资源池,自己租的这些物理机不会跑别人的虚拟机;独立可用区就是公有云厂商为用户单独搭建维护一个AZ可用区;完全自建即将云平台搭建维护技术复制到客户指定的机房。最近有些公有云超低价砸单也吓坏了客户,反而诱使客户放弃公有云。我在云计算采购篇中就提过,云服务也是企业采购服务,即使云平台敢报0元低价,钱都不要想要命吗,甲方根本不傻,不敢采购赔钱的公有云。万一乙方签单只为占坑和刷PR,项目拖三年拖黄了,乙方按照合同规定向甲方赔偿五毛钱,客户的业务等不起,采购决策人也要丢政绩。如果招标阶段无法杜绝公有云恶意杀价,那不如转为采购系统集成加软件性质的私有云。从用户侧产品来看,当前私有云主要是IaaS云主机项目,但PaaS项目如大数据、大存储也有很多成功案例,CDN是少数无法做成私有云的项目。私有云软件相对于公有云软件会多了平台运营功能和硬件管理功能,因为私有云业主要自己关心平台运营问题;但私有云的客户和业务固定,一些对客户的戒心可以适当降低,比如开放注册和权限认证。当前的混合云没有能让客户信服的案例,只是强调两个机房能用专线打通VPC而已。混合云的宣传口号大多是跨云无缝扩容,就算同一朵公有云都很难无缝扩容,混合云平台只是减少客户业务无缝扩容的阻碍而已。云管平台的概念虽然超前,但并不像混合云那么务虚,而是可预见的真实需求。在厂商篇中我已经说过,云计算市场不会是一家独大,业内会同时存在多个云平台,就像以前存在多个优质IDC一样。而客户采购云计算的规模越来越大,没理由几个亿的采购额只给一个厂商,哪怕这个厂商是客户的控股兄弟。客户大宗采购一般会分为多个项目,而这些项目大都是没有数据互联互通的需求的,在同一朵云上做陌生邻居不如平衡两个厂商的消费比。只要业内有5个以上的主流云平台共存,云管平台、云交换平台就会和云计算行业共同发展。接下来,从客户角度谈一谈上私有云有什么好处,具体来说是如何省钱,以及私有云项目有什么难做的,准备不足就是做不起来。技术人员总是高估对手,因为理论上同行有可能做出某个产品,也总是羞于承诺,不承诺就是最好的自保,按照这种思路云行业会停滞不前。本文是反过来谈,从技术可行性上评估私有云的优点,在业务实践中明确要抛出哪些包袱给公司同事。首先,我们看自建自用私有云的优势。我在盈利篇中已经说明,一台宿主服务器充分出售资源,没有那么高的闲置成本和平台运营成本,云计算是利润丰厚的。如果是先有需求后建云,即自用型私有云,完全可以做到没有任何闲置成本,而且内部用户运营成本也很低。自用型私有云要考虑的就是最小什么规模可以上私有云。我来算一下自用型私有云,规模小到只用30台物理机是否比公有云更合算。如果这么小规模都能省钱,那更大规模的私有云更是值得存在的。首先30台服务器中预留3台做管理控制、NAT负载等业务,实际可用来承载虚拟机的也就27台服务器。每台服务器可以承载10台16G内存的虚拟机,整个群集可以承载270台高配虚拟机。270台16G内存的虚拟机,当前包月媒体价是¥550,按大客户70%折扣算,客户每年花费125万在公有云上。客户采购私有云硬件的价格低于165万,每年的机柜成本不超过20万;私有云有软件成本不太高,30台服务器每年的授权维护费在45万以内。如下列数据,私有云用到第三年成本追平,后续还能省钱。第一年,公有云125万,私有云230万。第二年,公有云250万,私有云295万。第三年,公有云375万,私有云360万。第四年,公有云500万,私有云425万。第五年,公有云625万,私有云490万。我知道这是一个简化理论模型,实际博弈过程中公有云有分期付款和免维护的特点,而私有云的优势也很明显。1、私有云只有少数受控客户,不会受到公有云不可控客户的各种池鱼之灾。2、自用私有云不为盈利而超卖,所以服务更稳定可靠。3、私有云用户有足够的管理知情权,不会像公有云客户一样只能猜平台有没有故障。4、建设私有云是整个采购线上硬件、软件、IDC多方都有利的行为,甚至能给客户自有IT部门填充工作量,而公有云一家通吃损伤了多方利益。5、我只是举得30台超小规模私有云的例子,大规模私有云的软硬件成本都会进一步摊薄,私有云的成本能到公有云的60%以下。6、服务器和软件授权投入都是资产,对财务手段灵活的大客户,还有三个月就报废的资产也好过消耗性服务。7、私有云一次性软硬件建设的成本较高,但因为相对公有云有充足的利润空间,可以考虑化买为租或者搞分期付款。注:本部分没算数据硬盘和带宽的成本,但加上了硬盘和网络的成本,那硬盘和网络的营收自然也会加上去,本文就不解释太多了。如果是要自建对外贩售的私有云,比如你是某省本地的IDC或集成商,那事情变的复杂但更有意义了,节俭的云采购变成挣钱的云生意就是要多付出风险才有回报。大部分企业招人自研云平台不如买软件,因为招人代价太大,而且未必留得住人才。即使购买私有云软件,企业的技术部门还可以做更贴近业务、更难学习的业务对接和平台资源运营。外售私有云最大的痛点在于没有配套的销售团队。对于传统IDC/CDN和服务器的精英销售来说,曾经几百万的项目卖云主机只收几万块钱,这不是销售而是砸锅。我和好几朵小云的精英销售都聊过,如果客户有数百上千万的采购预算,整个采购周期数月之久,中标了也不会第二天就要虚拟机。小云平台有充足时间新建或扩容一朵云,这样外售云也可以当做自用云来建设。以前私有云技术不成熟只能看大单子溜掉,现在有客户资源的IDC和集成商该试用评估私有云软件了;注意评估软件不是立刻上云,而是弄清楚功能和交付周期。对正在运行中的云平台,我的建议是重新包装产品,通过型号和付费周期差异,将多个资源捆绑销售,避免和大型公有云直接对比细粒度价格。如果这样做客户不买账,那就给精英销售配个精英售前顾问,一起把客户需求从大云平台掰回来;如果这样还是搞不定客户,销售和售前里至少有一个人不匹配精英的评价。公有云产品的计费形式是歪的,当年云厂商要从VPS手里抢个人用户来压测平台,企业级云平台被搞成了杀价死扛的零和游戏。 

/template/Home/Zkeys/PC/Static